大學學科能力測驗 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範例(一)

──知性的統整判斷能力

一、知性的統整判斷能力

測驗考生是否具備統整判斷的能力,評量內容包括:

(1)能否正確解讀文字或圖表,適當分析、歸納,具體描述說明。

(2)能否針對各種現象提出自己的見解。

【例題1


16世紀中葉,倭寇勢力大張,蹂躪中國東南沿海,嚴重威脅明朝帝國安全。請根據下列引文,作文一篇,分析戚繼光戰無不勝的緣由,並且提出自己的評論。

16世紀中葉,職業化日本軍人化身之倭寇橫行肆虐,嚴重威脅東海沿岸各省的安全。朝廷深切理解事態的嚴重性,乃批准戚繼光組織新軍的計畫,並且加徵新稅作為招募和訓練的費用。對於這種支持,戚繼光在對士兵訓話時就告誡他們應該知所感激。他說:「你們當兵之日,雖颳風下雨,袖手高坐,也少不得你一日三分。這銀分毫都是官府徵派你地方百姓辦納來的。你在家哪個不是耕種的百姓?你思量在家種田時辦納的苦楚艱難,即當思想今日食銀容易。又不用你耕種擔作,養了一年,不過望你一二陣殺勝。你不肯殺賊保障他,養你何用?就是軍法漏網,天也假手於人殺你!」

道德義務的勸說加上群眾固有的宗教信仰,使戚繼光得以在招募的新兵中建立鐵一般的紀律,而「連坐法」殺一儆百的恐嚇力量,也足以使部隊在強敵之前不易潰敗。他所制定的賞罰原則並不完全決定於戰鬥的勝負,即使大敗,有功者仍然要給予獎賞;相反的,即使大勝,作戰不力和臨陣脫逃者仍然要受到處罰。在他的一本奏摺裡提到1562年的一次戰役:他命令部隊奪取一座倭寇占領的石橋,第一次進攻失敗,一哨軍官36人全部陣亡。第二哨繼之而上,又損失了一半的人員,這時剩下的官兵企圖後退。在現場督戰的戚繼光手刃哨長,才使攻勢得以繼續不衰,最終擊破敵陣,大獲全勝。

然則嚴峻的紀律僅是治軍方針的一面,另一方面則必須鼓舞士氣。士兵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這裡發揮重要的作用,一支經常被敵人打得落花流水的部隊談不上自尊和自信,必勝的信念有賴於能力和技術,而能力和技術又來自平時的刻苦訓練。

1559年開始,這支部隊曾屢次攻堅、解圍、迎戰、追擊,而從未在戰鬥中被倭寇擊潰。除了部隊的素質以外,主帥戚繼光卓越的指揮才能是決定勝利的關鍵因素。

(節錄改寫自黃仁宇《萬曆十五年》)

■ 命題用意:

本題旨在引導學生透過材料的閱讀,拓展多元視野,增強思辨深度,同時培養觀察現象,歸納、分析以及具體評論的能力。



【例題2


2010年某日,一個年紀七十多歲的老人,帶了一批畢卡索的作品,前往巴黎畢卡索文物管理處要求鑑定真假。他是畢卡索生前長期僱用的水電修理工蓋內克,聲稱畢卡索夫婦當年待他如朋友,曾經贈送給他一個箱子,裝了271幅作品,但是他不懂藝術,一直將之置於車庫中長達四十年。後來因為擔心這些畫作的繼承問題,才拿出來鑑定。這批畢卡索1900年至1932年間的畫作、草圖從未公諸於世,價值至少高達六千萬歐元。當它們被鑑定為真跡時,畢卡索兒孫等6位繼承人,隨即聯合向法院對蓋內克夫婦提告。他們認為蓋內克的說法根本不合常理,但是據畢卡索的友人回憶,畢卡索很喜歡單純的人,生前曾經贈送畫作給司機、理髮師,贈畫給修理工並非不可能。以下是兩方的說詞:

蓋內克:畢卡索常邀請我喝茶,閒話家常,他對我完全信任,夫婦倆稱我為「小表弟」。畢卡索夫人有一天給我一個紙箱,說道:「這是給你的,帶回家去吧!」如果是我偷來的畫,怎會放在車庫長達四十年?

蓋內克妻子:我記得有一天蓋內克收工回家,帶著一大袋東西,說是畢卡索送給他的。

被告律師:畢卡索精明又記憶力驚人,他保護自己作品像防禦堅固的軍事堡壘一樣,要偷竊其畫作根本極不可能。

畢卡索兒子:蓋內克的說詞太荒唐可笑,夫妻兩人的說法在細節上矛盾不一致,甚至交代不清究竟是何時收到這些禮物的,而且最關鍵的是這些畫作上都沒有註明日期和簽名。畢卡索雖然會贈畫給別人,但在贈送或出售作品前一定會簽名,以免失蹤或偽造。

畢卡索孫女:我們都很信任蓋內克,他是房子裡的熟人,和畢卡索關係相當友好。不過,畢卡索不可能把這麼多作品送人。

原告律師:蓋內克背後應該有國際藝術品走私集團在主導,想要透過他和畢卡索的特殊關係,將這批贓畫漂白。 

20153月法國法院以「持有偷竊贓物」罪名判定蓋內克敗訴,必須歸還271幅作品給畢卡索繼承人。然而法院也無法確判究竟是誰偷竊畫作以及是如何偷的,蓋內克夫婦只被判緩刑2年,他表示非常失望,決定繼續上訴。(改寫自法新社新聞)

從上述報導中可看到真相難明、人性複雜與利益糾葛,雙方都無法確證自己是對的。請在下列兩題中選擇一題,寫一篇完整的文章,說明你的觀點與感想。

1. 「友情何價──曠世大畫家對工人朋友的慷慨餽贈」

2. 「精心計畫的騙局──畢卡索失竊畫作重現江湖」


■ 命題用意:

本題旨在評量學生表述個人思考與分析的能力。多元社會中,大家對同一事件往往有不同意見而爭論不休,但如何合乎邏輯、言之成理,能清楚明確表達自己想法,正是我們希望測驗學生具有的表達能力。本題所述「畢卡索遺作」事件,雖有法院判定,但真相仍未明,學生可據文中提供資料,選擇一方立場,加以判斷說明。


【例題3


請仔細閱讀下述資料,了解達爾文發現《物種起源》的歷程後,以「創造與發現」為題,寫一篇文章,說明你從中獲得的啟發,內容須包含:創造力如何培養以及偉大的發現須具備的條件

1. 1831年博物學家達爾文(C.R. Darwin18091882)乘船遠航,蒐集增進人類地理學的知識,並研究各地的生物形態。期間,他不斷思索生物演化的道理,但不得其解。

2. 1838年,物種演化的問題仍然困惑著達爾文。直到他讀了馬爾薩斯的《人口論》,靈光一現,領悟出「物競天擇、適者生存」的假設──演化的理由,是天擇的結果。

3. 1844年他開始動筆寫此研究,朋友鼓勵他立時發表,以免被別人捷足先登。但達爾文是一完美主義者,要求要有更充足的資料以佐證這一學說論點,歷時十四年。

4. 1859年,《物種起源》這一科學史上的偉大發現,正式公諸於世。

5. 想想看,任何一個人如果有遠航的經驗,並且有機緣讀到《人口論》,就能得出物競天擇的理論嗎?

6. 科學突破與人文創造都須具備多方面的知識,而不只是單方面的專業。有創造力的人須盡可能具備許多「片斷」知識,換言之,涉獵要寬廣。

7. 一個受過教育的人所收集的「片斷」,比沒受教育的人多。然而擁有一些「片斷」,很可能只是死知識,誰能利用「片斷」組合成整體,這才重要。愈是能將不相干的「片斷」組合出驚人聯想成就的,愈具有創意。

8. 科技整合、腦力激盪,都是很好的激發創造力的方法。但新觀念、新思想的產生,起初一定會遭質疑、排斥,不懼怕阻力而敢於發表的人,要有信心及勇氣。

■ 命題用意:

1. 題幹材料以條列式呈現,考驗學生組合情境、貫連題旨的能力,特別是能否從現象面思考個中道理,並掌握關鍵因素。

2. 題幹本身亦具有教育意義,例如:成果來自不懈怠的研究,想創新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,能發揮想像、深入其境的領悟,還要有追求完美、不懼阻力的意志。

 

【例題4


史蒂芬‧史匹柏導演過一部科幻電影《A.I.人工智慧》,敘述亨利夫妻因兒子患絕症不在身邊,所以亨利把會愛人的機器男孩大衛帶回家,讓大衛代替兒子,撫慰並陪伴自己的妻子。

張系國在科幻小說《超人列傳》中則反諷的描述高智慧的「人工腦」經過教育後,所具備的理性思維與能力遠遠超越人類,於是根據演化規則,「人工腦」必須消滅平凡的人類,取而代之,以完成進化的終極目標。

科幻電影與小說所展現的人工智慧時代,現在已經開啟。牛津大學的研究報告表明未來70%的工作將有可能被機器所取代,如智能駕駛、醫療診斷、金融交易等,而近幾年人工智慧已能部分模擬大腦認知、思考和決策的過程,今年3月在首爾圍棋大賽中以41大勝世界高手李世乭的AlphaGo即是一例。

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說過:「對人工智慧來說,短期的問題是誰來掌控它,長期的問題是它能否被掌控」、「人工智慧的完全發展,可能會招致人類的滅絕」。哥倫比亞大學教授Hod Lipson則曾經指出,技術的利弊掌握在人類自己手裡:「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的結合可能是危險的,但這並不會毀滅人類。相反的,我認為我們能夠使強大的技術變為有利的東西」。

究竟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是禍還是福?人類又應如何面對這個新的情勢?請以「我對人工智慧的看法」為題,寫一篇文章,闡述你的見解。

■ 命題用意:

本題命意有二:其一是希望引導學生不僅關注時代脈動,也能反思人類應如何面對科技發展所造成的影響;其二是希望透過科技發展現況與科幻小說、電影等文藝創作,啟發學生思考,善用各種材料,具體論述自己對人工智慧發展議題的見解。整體而言,本題旨在評量學生觸類旁通的思辨力,以及清楚表述個人觀點、理性分析論述的能力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



arrow
arrow

    邱小嵐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