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中國寫班佳作
——方格之間,映照最美的哲思與心念
〈常若〉林昀蓁
一縷香煙,輕柔如絲絹向天飄升,繚繞的舞姿,於幼時的我來說,似指引的信號,告訴我神明在此處匿蹤庇佑著我們。一雙稚嫩的小手被母親溫暖的掌包覆,手裡拿著香,耳邊傳來一句句話語,母親教導著我如何向神明傳達心中的念想、祈願與感恩之心,一句句,懵懂的我複誦著,一邊望向裊裊生煙,彷若在那瞬間,感應到和上天的連結。
清脆如玉的聲音入耳,回過神來,我正步在玉砂利上,每一步聲響,共鳴心靈的清澈,將原先積累於心的各種愁緒與煩憂帶走,留下一個寧靜而虔誠的靈魂。望向四周蓊鬱蒼翠的神木,我駐足,憶起前陣子閱讀的文章︰「神木是神明降臨的印記,神明本身就是森林,既然是神明,就不會封閉在神殿裡。祂應該悠遊在宇宙中。偶爾才降臨凡塵。」直至拜訪此聖地,才感受到,唯有心神沉澱平靜的此刻,才能聽見大自然與神的對話。強烈的能量在我體內流轉,我感受到生命旋律的脈動,引領著我向靈性與神性走去。
走到外宮正殿,經陽光照射而橙黃耀眼的鰹木,縱使神宫建築應以莊嚴形容,而我卻能感受到其中滿溢的溫暖。說到伊勢神宮的式年遷宮儀式,常若——回歸最初美好的模樣。不僅是重回倭姬命完成神宮時那份清新質樸、簡約典雅,更是一種世代技術、信仰與文化的傳承。初次,年少時悉聽長輩的指導、做工;下一次遷宮,已是二十年後,正值壯年,已成為現場的主力,督導年輕一代技術與精神; 再下一次遷宮,已近乎古稀,能夠對子孫侃侃而談自身經歷,是一種歷史的見證,更是精神與專注專一的傳承。每當式年遷宮,除了思索自我的成長,憶起當時美好的模樣,也用心雕琢現在,使其一直向當年看齊。
曾經,我是求知慾欲旺盛的孩子。因為渴望汲取更多知識,而踏入補習班。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校園,我們被填鴨式教育操縱著,一心只汲汲營營為了成績單上耀眼的數字,在求學之路上,比較著學到了何種快速記憶、解題的技巧,臉上浮現的不再只是燦爛的笑容,而是可以擊垮競爭對手的,一種邪魅。直至近半年,為了自己的理想人生,重新翻閱課本書籍以及層疊如山高的筆記,細細咀嚼其中字句。埋首書案的漫漫時程,少了一些過往的焦躁不安。一日,在理解一個英文單字背後神話故事之意涵後,倏地,頓悟到自己多習得一個知識,而不再只是一個伎倆或短暫記憶,心底那股沉潛已久的,源自於初學時的那種美好,轉瞬湧上心頭——原來這也是一種常若。
自那之後,我對學習開展了不一樣的視野,常若,帶著感恩與雀躍,運筆寫字字句句新的生命體悟與知識。「只要不忘,就能永恆。」帶著追尋初時美好的格局與信念,「常若」不再只是一個名詞,更是一絲織入我生命的信仰,伴我走過人生的輝煌,以及創作新扉頁。
〈用心若鏡〉 殷牧謙
生活是單一節奏的曲調,平凡而穩定的前行著,人心,卻總跟隨不時出現的裝飾音而起伏跌盪。當八月的風捎來第一次模擬考的成績單,將陽光下的臉龐吹得幾家歡樂幾家愁,我,則是其中情緒飽脹的一個。
我曾是個極不用功的學生,秉持「高中生就是要玩」的信念,縱情於琳瑯滿目的課外活動,與同學們熱愛的流行之中。寧可殫精竭慮的投身於社團,也不願花一絲一毫的心力在課業上,每每仗勢著「天縱英才」,在考前「一目十行」,考好便沾沾自喜,考差便寬慰自己只是因為沒有認真。對課業長期的應付造就怠惰的習慣,因此,當學測的號角聲響起,我竟找不回戰士的姿態。此時,教導我多年的老師化為了嚴格的訓練者,先痛斥我先前散漫驕縱的學習態度,更時時刻刻督促鬆懈的我,使我第一次嘗到了盡力的滋味。
於是,當我揣著炙熱的心,幾近蹦跳的將滿級成績單獻給老師時,那如同在討論天氣般平順的眉眼、冷淡的語調,甚至關於滿級分也不代表滿分的玩笑,都讓我宛如踩空樓梯般不知所措。牽動著勉強的嘴角轉身而去時,淚水倏地掙脫理智的韁繩,放肆流著。究竟要考到多高的分數,老師才會滿意呢?難道整個暑假的拚搏,老師都沒有看見?
放學時,我鼓起勇氣,在辦公室明晃晃的燈光下,將數月以來所有的不滿與委屈全盤托出,包含對苛責的難以消化,頻繁督促的壓力,以及期待讚美後的失落。
老師靜靜凝視著我,眼神似一汪深不見底的潭,她輕輕喊了我的名字,並問道:「你為了什麼而讀書呢?就只是為了別人的肯定嗎?」我輕輕搖頭,臉上帶有被深深撞擊後來不及反應的淺淺木訥。老師極其詳盡的回答每一個疑惑,娓娓道來每一份被我曲解的苦心,更以嚴肅而深刻的神情重複提起他對我的深深期待。語罷,老師變魔術般地眼前一晃,變出一個常見的黃色大信封袋,叫我打開來看看。「妳看看這是什麼?在妳告訴我成績快要宣布時,我就準備好了!我對妳這麼好,妳竟然這樣曲解我。」信封中,一張精緻而不失可愛的書籤,和一條長長的巧克力棒靜靜躺著。原先因委屈而落下的涓涓細流,此刻竟如洩洪般洶湧而出。淚水中,蘊含著遲來的理解、難掩的愧疚,以及誠意的感恩。每一處受稜角磨礪的傷痕,此刻,都在模糊中發光。
《莊子》中有云:「至人之用心若鏡,不將不迎,應而不藏,故能勝物而不傷。」聖者於面對外物時,並不刻意拒絕或迎接,僅如鏡般以心映照而無所保留,因此能超越外在而不受其傷害。鏡子,永遠反映著真實,不沾染上個人好惡的執著。老師想教導我的正是如此。奮力追逐名次與掌聲的我,早已忘卻讀書的本質,而唯有一顆如明鏡般澄澈而平靜的心,方能映照出苦口中包藏的婆心,平息讚美後激起的圈圈漣漪,更能以正確的動機堅定向前。一句隨口的肯定或許容易,用心若鏡的實踐卻誠為困難,老師選擇了更必要而艱難的內容,為我上了一堂改變一生的課。在所有模考的幻影過去後,蕩漾的湖面終歸平靜,唯有一份以用心傳達的深刻,沉在湖底,照耀真實的本質。
〈藝術的感動與省思〉 蘇妍希
步入藝廊中,我的雙眼不自覺地被一幅巨大的畫吸引︰馬克﹒羅斯科的作品《十號》。《十號》這幅畫作是由輪廓並不清晰的兩個長方形色塊組合而成,上方是約略占三分之二個版面的橘褐色色塊,邊界的線條和背景的黑色柔和地彼此暈染著,融合在一起。
這幅用色簡單直接、沒有複雜圖形的作品令我聯想到我最喜歡的漫畫《灌籃高手》,不僅是因為它的用色和籃球有些相似,更是因為它給我的感覺和灌籃高手一樣,純粹而充滿力量。《灌籃高手》中,我最喜歡的場景是一位名叫三井壽的角色縱身一躍,舉高雙手,準備投入三分球的瞬間。我喜歡那一刻屏氣凝神,只渴望將球射出一道完美的弧線並落入球框的純粹,在那一秒的醞釀中,三井的眼中只有球框,周圍鬧哄哄的觀眾、緊追盯人的敵手彷彿都不存在,空氣凝結而靜謐,唯一聽見的只有自己的心跳聲。
這幅畫亦是如此。馬克﹒羅斯科力圖以有限的色彩和極少的顏色反映深刻的象徵意義,他欲以極簡的手法對人的情緒產生最純粹簡單、直擊靈魂的撞擊。他說︰「我對色彩與形式的關係以及其他的關係並沒有興趣,我唯一感興趣的是表達人的基本情緒。」他認為好的作品是純粹的,與任何東西都無關。他拒絕談論他的技術,只專注於透過畫作,走入觀眾的靈魂深處。馬克﹒羅斯科的作品《十號》和《灌籃高手》不約而同地我感悟到:追尋自我的想望是一個非常純粹的過程,絕不摻任何雜質。
近來,我因大考在即,內心十分地躁動不安,腦內雜亂的思緒似夜市紛擾的嘈雜聲一般,令人心煩意亂。來到這間藝廊,遇見《十號》卻令我明白,追尋夢想的過程可以是專注而純粹的,我不需要有過多的考慮,只要雙眼凝視著球框,旁若無人似地舉起雙手,奮力一躍……
張老師創作藝坊作文國文教室
http://www.openminded.asia/index.php?view=products&g=26#mainstage